北大红楼日志|5月27日
1919年5月27日,受学生联合会委派,许德珩、黄日葵化装出京,到天津、济南、上海等地“呼吁一致行动,扩大声势,争取胜利”。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成立后,便派代表到南方各地去扩大宣传,使上海等地及时掌握了五四运动的相关情况。
1919年5月27日,受学生联合会委派,许德珩、黄日葵化装出京,到天津、济南、上海等地“呼吁一致行动,扩大声势,争取胜利”。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成立后,便派代表到南方各地去扩大宣传,使上海等地及时掌握了五四运动的相关情况。
1919年5月26日,《每周评论》第23号刊载李大钊撰写的《太上政府》一文,对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、欺压中国人民的行为进行了批判。五四运动兴起后,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密切关注和引导运动的发展。他一方面积极营救学生,另一方面从思想理论上向学生指出运动的
1919年5月23日,天津学生联合会发布《天津学生联合会罢课宣言书》,15所中等以上学校的一万多名学生开始实行罢课,响应北京学生的爱国活动。《罢课宣言》呼吁:“愿吾四万万同胞速醒猛醒,以挽外交之失败,以图内政之改良”。
1927年5月22日,汉口召开李大钊追悼大会,时任上海法政大学教授的高一涵在李大钊追悼大会上报告《李守常事略》,其中提到陈独秀与李大钊“在途中则计划组织中国共产党事”。次日,高一涵发表《李大钊同志略传》一文,盛赞李大钊“无论思想变迁如何迅速,彼总是立在先锋队中
1924年5月,蔡和森将其在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的讲稿修订为《社会进化史》。此书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演绎,得出“资本主义必然崩溃,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必然成功”的结论。此书是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写成的社会发展史。
1919年5月19日,北京学生联合会决定全体总罢课。在《罢课宣言》中,学生历数了北洋政府的倒行逆施,归纳为“三失望”:“未见政府有决心不签字之表示”;对曹汝霖、章宗祥、陆宗舆“宠令慰留之,表彰其功德”;“以军威警备学生,禁学生干政”。
1919年5月18日,《每周评论》第22号刊载李大钊撰写的《秘密外交与强盗世界》一文,指出:“我们反对欧洲分赃会议所规定对于山东的办法,并不是本着狭隘的爱国心,乃是反抗侵略主义,反抗强盗世界的强盗行为……改造强盗世界,不认秘密外交,实行民族自决。”文章深刻揭露
1924年5月,李大钊所著《史学要论》一书出版。该书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,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著作。
1918年5月16日,胡适撰写《易卜生主义》一文。同年6月,该文刊登于《新青年》第4卷第6号“易卜生号”。专号一出,即在当时的知识界和思想界产生极大反响,掀起一股“易卜生热”。
1916年5月15日,留日学生总会机关刊物《民彝》杂志在 日本东京创刊,李大钊担任主编,并发表《民彝与政治》一文, 批判了为封建宗法制度服务的政治与文化。
1919年5月14日,上海《申报》报道上海颜料、花纱、煤炭等行业为声援五四运动开始组织抵制日货、停止与日商交易等活动。同日,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在《致各省各团体电》中指出:“‘五四运动’是为敌忾心之激发,亦即我四千年光荣之民族性之表见”。这是“五四运动”
1919年5月13日,北京大学学生将“消费公社”储藏的日 货,全数搬运到北京大学红楼后面的操场上当众烧毁,并宣读和 散发了抵制日货的宣言和传单。
1919年5月12日,上海《时报》刊载了《南京国耻纪念详记》,介绍了南京为纪念“五九国耻”、声援五四运动举办的纪念大会和游行示威活动。陶行知在《南京国耻纪念会演说大旨》中呼吁“应当进行事件有六”:一要“归还青岛”;二要“不承认密约”;三要“保全北大”;四要“释
1914年5月10日,章士钊在日本东京创办《甲寅》杂志, 因该年为中国农历甲寅年,故名。杂志封面为一个纹饰古雅的巨型木铎,中间是苍劲凝重的杂志中文名。木铎下方是一只矫健的黄斑老虎,木铎上方是杂志英文名—“The Tiger”,故该杂志 又称“老虎报”。
1919年5月6日,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成立,其推动学生反帝爱国运动有组织地发展。联合会会址设在北京大学二院,分评议、干事两部。邓中夏与高君宇作为北京大学学生代表参加学联,并被选为学联干事会宣传股主任,后来又担任学联的总务干事。
1919年5月5日,在李大钊的帮助下,《晨报》副刊增设“马克思研究”专栏。至同年11月11日,该专栏共办了6个多月,吸引了一批进步青年了解并接受马克思主义。
1920年5月1日,李大钊、邓中夏、何孟雄、高君宇等积极组织了北京第一次纪念国际劳动节活动。这表明,马克思主义通过先进分子在工人中广泛传播,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的结合越来越紧密。
1919年4月30日,英、美、法三国最后议定了《凡尔赛和约》关于中国山东问题的条款,决定:“德国应将关于胶州领土内之民政、军政、财政、司法或其他各项档案、登记册、地图、证券及各种文件,无论存放何处,自本约实行起3个月内移交日本。”这一条款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移交
1919年4月20日,陈独秀在《每周评论》第18号上发表《二十世纪俄罗斯的革命》一文,指出:“十八世纪法兰西的政治革命,二十世纪俄罗斯的社会革命,当时的人都对着他们极口痛骂;但是后来的历史家,都要把他们当做人类社会变动和进化的大关键。”图为《每周评论》第18号
1919年4月19日,北京大学学生、新潮社社员毛子水撰写《国故和科学的精神》一文,提出“研究国故必须有‘科学的精神’的人”,主张用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来研究学术思想和历史文化。图为《国故和科学的精神》。